发布时间:2019-03-18 浏览:168
日前,由MIT媒体实验室领衔,哈佛、耶鲁、马普所等院所和微软、谷歌、脸书等公司的多位研究者参与的课题组在 Nature 发表了一篇以 “Machine behaviour” 为题的综述文章,宣告 “机器行为学” 这门跨越多个研究领域的新兴学科正式诞生。?
在AI、机器人等刚开始兴起的时候,由于信息和人们认知的不对称,社会上存在着“机器人会产生自我意识”的恐惧。人们担心,当机器人有了自我意识之后会反过来控制人类,危害人类的安全。
随着近些年来机器算法的成熟、产品的普及和人们认知度的提高,人们对此的恐惧有所减少。但也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们开始发现机器算法确实存在一些“不可控性”的因素,并积极寻找解决方式,如李飞飞宣布成立斯坦福“以人为本 AI 研究院”、英国制定机器人行为标准、MIT领衔的“机器行为学”新学科等。
其中,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的决策正不断影响着机器的行为。据了解,机器有产生行为的内在机制,这些行为在和环境的互动中获得信息,得到发展,并产生相应的功能,导致特定的机器在它们所对应的环境中发生了不同的变化
如看护老人的智能产品,其智能系统通过实时检测和分析老人的行动,判断老人是否正常吃饭、服药、是否保持最低的运动量、是否有异常行动出现(例如摔倒), 从而及时给予提醒,确保老人的生活质量不会由于独自居住而有所降低;医院的智能康复训练,其智能机器人通过对动作行为的规范程度做出识别,评估恢复程度以提供更好的康复指导等。
虽然机器和动物有着属性上的本质区别,但专家们认为,智慧机器行为研究可以从动物行为的研究上得到帮助,通过一个行为的功能、原理、发展与进化史四个维度进行研究,这就是机器行为学成立的依据。
“Machine behaviour”文章提及,根据人工智能系统互相融合、影响,机器行为学的研究范围包括:单个机器行为,强调对算法本身的研究;集体机器行为,强调对机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;混合人-机器行为,强调对机器和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。机器行为和人类行为既可以相互塑造,也可以协同互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