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晓冬,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,医学影像技术研究室主任,主要从事医学影像仪器研发和应用研究。现任中科院苏州医工所-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影像技术联合实验室常务副主任,苏州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。
2005年于中科院武汉物数所获无线电物理学博士学位。
2005-2007年赴澳大利亚墨尔本沃尔特伊丽莎医学研究所任访问学者,主要从事结构生物学和磁共振19F成像研究。
2007-2010年赴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任高级访问学者和客座研究员,从事磁共振优化脉冲和射频线圈的研发工作。
2011年回国后加入中科院苏州医工所,历任副研究员、研究员、医学影像研究室主任。目前团队包括全职研究人员15名,博士后2名,博士生5名,硕士生16名,
引进中科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1人,已形成射线成像、磁共振成像、脑磁图、图像重建和医学影像智能算法等关键研究方向。截至目前,主持和承担了各类应用研究和工程化研究项目21项,
完成企业委托项目4项,承担科技部重大仪器开发专项、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、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等在内的11项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。
发表学术期刊论文40余篇,影响因子最高达7.37,拥有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5项,任多家国际医学影像领域权威学术期刊的审稿人、国家科技部评审专家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委员,
获江苏省“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”、“双创人才”等资助,以及江苏省“侨界之星”、中科院“特聘研究员”等荣誉。
磁共振成像、X射线成像、脑磁图、影像处理、人工智能
宽场超分辨光学显微成像技术与系统
高通量光学显微成像技术与系统
超平面透镜器件与微小光学成像系统
光学显微成像的细胞生物学和病理学应用
1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,耦合自旋体系下空间选择性脉冲的优化控制及其应用。
2、季华实验室项目,新一代可穿戴脑磁图仪研制。
3、江苏省社会发展项目,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磁共振定量评估及其应用。
4、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,基于超导量子干涉仪的超低场磁共振仪的研制。
5、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,关节磁共振成像设备及其造影剂的开发。
6、中科院百人计划项目,磁共振优化脉冲和相控阵线圈技术。
7、江苏省自然基金,优化脉冲的开发及其在磁共振中的应用。
近五年发明专利:
1、基于磁共振的髋关节图像处理方法及系统、存储介质、设备,申请号:202004150199316.
2、一种磁共振波谱成像模拟方法及系统、存储介质、电子设备,申请号:201910028764.4
3、一种用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虚拟现实刺激装置,申请号:201710171641.7
4、模块化多通道核磁共振谱仪,申请号:201720726696.5 (授权)
5、混合高斯分布模型的活动轮廓图像分割方法,申请号:201610970559.6 (授权)
6、基于局部拟合图像的活动轮廓图像分割算法,申请号:201610970558.1 (授权)
7、一种奇数层的Halbach阵列永磁体装置,申请号:201610816395.1 (授权)
8、基于多特征高斯拟合的活动轮廓血管提取方法及系统,申请号:201510504854.8 (授权)
9、一种用于MRI 对比度增强的成像方法, CN104161517A (授权)